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通号电气化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党委、中国通号党委关于加快推进落实行动的部署要求,统筹全局、精准施策,截至目前高效完成116项具体改革任务中的94项,完成率81%。尤其在机构改革和全员岗位竞聘工作中,通号电气化局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为抓手,抢抓先机、抢开新局,实现了管理效能、企业效益、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聚焦“必答题”,让改革实施稳起步
把准核心要义。为让企业发展更具统筹性、目标性、战略性,制定下发《通号电气化局改革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20-2022年)》,将国企改革相关课题纳入各级党组织政治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范围,广泛开展学习研讨。围绕管理人员能力不强、状态不佳,员工整体素质参次不齐,经营理念固化陈旧等“疑难问题”,多次召开优化管理推进改革研讨会,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借鉴一流企业成功经验与发扬“首创”精神并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凸显管理链条合理化、人员价值最大化。
定准具体措施。针对改革任务,分类细化制定116项具体改革措施,铺画改革行动任务台账,明确责任部门与完成时限,定期总结改革成果,归纳具体措施进度。以构建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职能体系为目标,将机关12个部门精简至10个,13个附属机构压减至5个,编制压减比率45%,做到“因事设岗,按岗定级”。按照“先有位、再竞聘”的工作原则,出台管理人员任职年龄规定,24名管理干部主动退出管理岗位,让竞聘岗位“虚位以待”静候年轻实干人才。
瞄准氛围营造。积极营造改革推进发展的舆论氛围,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企业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广泛宣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刻内涵,讲清意义、讲透政策,引导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对改革的认同度,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交出“满意卷”,让改革推进大踏步
立足节点强推进。将机构改革和岗位竞聘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关键攻坚环节和标志性工程,成立改革办,通过集中办公,强化工作的紧凑性,确保竞聘面试组、资格审查组、综合办公组以及竞聘监督组工作信息畅通、衔接顺畅。通过对竞聘公告、资格审查公告以及竞聘结果公告发布的“串联”管理,实现9天时间完成通号电气化局机关全部管理岗位公开竞聘。126名优秀人才参与16个中层管理人员和35个一般管理人员岗位竞聘。通过开展全员竞聘上岗工作,通号电气化局机关人员年轻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年龄结构看,机关人员平均年龄42岁,较竞聘上岗前下降5.6岁,其中中层人员平均年龄45岁,较竞聘上岗前下降7岁。从学历结构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较竞聘上岗前比例上升16%。从专业化程度看,此次竞聘岗位均有设置相关工作任职经历、职称、相关专业教育经历优先等任职条件,竞聘上岗人员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更加凸显“专业人干专业事”用人理念,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立足发展强推进。始终将推动发展作为改革的落脚点,率先启动市场部及经营中心岗位竞聘工作,全面激活经营龙头作用发挥,努力突破市场开发“瓶颈”,通过对经营团队力量的充实,成功中标广铁集团站后工程,“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进展,岗位竞聘“第一枪”成效显著。注重“指挥中枢”能力素质提升,分两批组织实施机关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工作,以上率下破解改革难题,建立完善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的体制机制,凝聚职工守正创新、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力量,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干劲焕然一新。
立足稳定强推进。准确把控深化改革与职工利益的关系,严格规范竞聘纪律,纪委对公开竞聘进行全过程监督,让竞聘工作快而不乱、忙而不繁,同时做到“铁面”执行与“有情”操作相结合,通过交心谈心,消除职工思想上的“疙瘩”,守住了队伍思想稳定、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大局稳定的底线。
答好“新考题”,让红利释放迈实步
做实后续改革任务。以6月底前完成全部改革任务为目标,倒排剩余23项任务清单工作计划,围绕全新管理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加快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对349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确保企业章程修订、外部董事考核和监督机制建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完善、薪酬分配考核办法优化、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等重点工作任务期到必成。加快推进所属子企业岗位竞聘工作,通过夯实生产经营最前沿管理根基,让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实落地,突出安全持续稳定、市场持续拓展、效益持续向好的工作实效。
做实职工队伍建设。以此次岗位竞聘作为建强职工队伍的新起点,将人才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明确定向挖掘和内部培养双结合总体思路,着手建立安全质量、物资设备、测量试验、财务经管、信息化建设等各专业人才梯队,建立各类专家库、人才信息库、后备干部库,逐步形成年龄衔接、结构合理、专业完善、储备充足的人才管理新局面。
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积极将改革三年行动与“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改革深挖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找出痛点、找准难点,通过“十四五”规划针对性制定重点和要点,确保规划蓝图绘制能够系统回答企业发展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战略问题,增强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