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肯尼亚蒙内项目通信系统调试顺利完成里程碑节点

发布时间:2016-12-13 作者:黄智博 来源: 字号:

2016年12月6日凌晨6点,内罗毕调度中心内依旧灯火通明,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3个晚上了。通信网管室内,随着最后一个站点的顺利接入,传输系统的网管终端上,显示了一片让人欣喜的红色,这标志着蒙内全线传输系统的物理链路全部拉通,包括项目经理孙海峰在内的所有项目组成员长舒了一口气:传输系统达到要求,可以按时迎接6日上午检查组的检查,同时这段时间的加班熬夜终于有了回报。

蒙内铁路项目的通信集成工作由国际公司负责。所谓集成,涵盖了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施工、各设备厂家的调试及接口配合等。截止到11月底,通信系统的施工安装已经完成,集成的工作重点转为协调施工单位及各厂家进行静态调试。为保证2017年2月16日开始联调联试的大节点,中国路桥总经理部于11月28日明确下达了通信各个系统的调试任务目标,要求通信系统调试于12月31前全部完成,其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其他各系统调试基础的传输系统,要求12月6日完成。传输系统留给我们有效的调试时间只有短短1周。在时间紧、任务重、各种不利条件充斥的情况下,项目组人员制定了详细可行的调试计划,提前安排调试计划,多次组织施工单位及厂家调试人员召开会议,要求各设备厂家选派精兵强将,协调施工单位有效的配合,并根据调试进度动态调整各种资源。

由于传输系统10G主干网络设计为蛙跳式结构,因此主干网的最长距离为马金杜站至沃中继段,站间距为164公里,加上接头续接等因素总长度近180公里——该长度可谓创中国铁路通信网络传输距离之最,即使在国内的高铁项目中,这种传输距离也是不曾有过的。经项目部周密计划,11月22日起,项目组成员田莉和李伟江奔赴现场协助华为进行调测。11月26日中午正式调测这段中继段,夜里机房没有灯,我们和华为的工程师就用手机照亮;车站附近没有地方吃饭,大家就吃饼干充饥;渴了,喝口瓶装水;困了,就坐在线槽上靠着机柜眯一会儿,一会儿起来接着干。经过两天一夜的不眠不休,通过对SDH系统光放板、色散补偿板、10G业务处理板的参数调整,使得输入光功率达到-25dbm的要求,各项指标达到传输要求,终于在27日中午调通了这段难度最大的10G网络!

克服了最困难的部分,后面的问题便迎刃而解,随后安代至马腊亚塞尼站、调度中心至察沃站、马金杜至蒙巴萨港站相继调通。

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保证电力供应和光缆畅通,按照调试计划加班加点地工作,是可以按时完成调试工作的,但蒙内施工现场各种险情及突发事件频繁出现。首先,肯尼亚的电力供应不稳定,加之目前又是雨季,导致沿线的变电所经常跳闸,外电失电,同时频繁使用柴油发电机导致发电机故障不断,电力供应问题对我方的调试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其次,施工现场,各种险情和事故不断:雨水冲刷导致直埋光缆裸露、施工车辆交通事故导致电杆被撞、架空光缆被撞断……面对各种不利因素,项目组积极协调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抢修柴发,对光缆断点及时修复。

截止到12月5日晚8点,全线共34个站点,已有22个站点纳入网管,但随后,由于沿线现场发生两处的光缆断点事故,导致全线15个站点下线,这着实让项目组成员吓了一跳,难道几天来的日夜奋战就这样被意外破坏吗?项目组成员立即联系施工单位的抢修小组连夜进行抢修,但由于光缆断点多,施工单位的抢修力量有限,无法满足调试节点要求。抢修期间,施工单位方面想过要放弃,毕竟时间太紧张了。项目经理孙海峰一方面鼓舞大家的士气,合理调配施工人员,仅让施工人员负责其中6个车站的光路调试及光缆抢修工作;另一方面想到了一支奇兵,那就是同时联系在沿线进行第三方检测的同事帮忙。当晚9点,孙海峰立即联系我方第三方检测的带队人员杨斐然。小杨是今年刚刚加入国际公司的大学生,别看他年纪轻、工作经验少,但自从来到现场参与蒙内项目,小杨一直在铁路沿线摸爬滚打,已经逐渐找到了现场工程师的感觉。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小杨立即组织第三方检测的同事奔赴现场协助进行余下6个车站的光路调试,由于第三方检测同事拥有专业背景及先进的测试仪器,这只奇兵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发挥了巨大作用。5日晚11:30分,光缆断点修复,共计22个车站上线;凌晨6点,两只队伍各完成6个车站光路调试,全线34个站点全部上线,传输系统顺利贯通。

12月6日上午,路桥总经理部组织运营组、铁科研等单位在调度中心对通信系统阶段调试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组成员在调度中心大厅内远程操作了站点的摄像头,并通过可视电话与站点工作人员联系,达到了预期效果。检查组成员对通信系统调试工作的进展和效果表示满意,认为通信专业的调试标准较高、组织精心有效。

通信传输系统的正式拉通,是通信系统调试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为其他系统提供了传输通道,创造了互联互通的条件,为后续各系统的静态调试和联调联试奠定了基础。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首条建设的新铁路,是未来规划建设东非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条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及管理经验建设,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标杆工程。国际公司首次承担该项重大工程,在克服现场施工环境差、安全形势严峻、各方接口多等困难的同时,积累了各种现场经验,锻炼了项目执行人才队伍,为公司后续的项目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浏览次数:504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