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训练军事化,安全你我他

——国际公司为“走出去”员工量身订制“安全”套餐

发布时间:2017-04-03 作者:王 晟、刘权华 来源:安全质量部、党群工作部 字号:

    场景一:

一间大屋子里,20多个人在各忙其事,看手机新闻、学阿拉伯语、交流工作经验……忽然,门外响起了“炸弹”  ,接连,一帮蒙面持枪人闯门而入,大喊:“全都不许动!”

屋里的人毫无预知,顿时乱了分寸,趴在地上,双手抱头。

场景二:

一大早,参与蒙内铁路建设的4名通号员工,正兴致勃勃地坐在工程车上。

“不许动!举起手来!下车!”突然,两个个大汉用枪拦住了来车。下车的葛溥一脸无辜,被一大汉拿枪抵住身体,尽管他一再解释和哀求,就是拖不了身。

场景三:

漆黑的深夜,10名通号员工由于在执行巴基斯坦地铁施工紧急、重要的任务后,在返回驻地的途中,发现了前方驻扎大批恐怖分子。

紧要关头,工友们临时选出了队长、副队长,定了“汪汪、汪汪”暗号,定时轻声报数,改道徒步前进。期间,他们经历了过大坑、躲探灯、遇枪袭、帮扶受伤队员、寻找掉队人员等各种惊心动魄的场景。

……

如果,以上场景并非模拟,真的发生在大家身边,你们会怎么办?

3月30日-4月1日,在通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组织参加的境外公共安全培训班上,20余名通号学员得到了答案。

不光如此,这个培训班,还涉及理论学习、语种学习、国际救援手语学习、急救技能学习、国际安全形势分析、不安全隐患识别、安全防范技能等一套完整的课程。

近年来,随着国际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中国通号“大海外”战略部署,走出国门的职工人数不断增加,职工的人身安全成为海外经营和项目建设的首要关注因素。因此,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综合分析海外项目建设风险和充分借鉴中国企业员工在海外人身安全不断受到威胁的案例,为“走出去”员工量身定制了公共安全专业培训套餐,并定期举办。

境外公共安全训练,是一套塑造团队安全意识、推动安全认知不断深入的训练过程,是专门配合国际公司众多境外项目所处地区安全危险级别高而设计的一套完整的安全训练。

此次培训,委托于专业单位德威集团,全程军事化管理。30日早上8:30到达北京顺义培训场地,刚下车,学员们便按照教官要求,喊着号子“121、121、1234”列队前进。经过了一天匍匐前行、弯腰行走,晚饭过后,大家在简单休整后,还在“加班”受训。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训练的女学员,穿上迷彩服,按照教官指令,在地上摸爬滚打,标准完成规定动作,显现不出丝毫娇气。大伙顿然反应过来:“俨然为二次大学军训。”

开班第一课:学习阿拉伯语的日常会话和安全用语,了解伊斯兰文化和宗教特点。巴基斯坦人李帅老师通过流利的汉语迅速吸引了学员的注意力,幽默、互动的课堂上,大家开口大声说着“Salam-مرحبا(你好)”“Anan Cini-انا الصينية(我是中国人)”……

其他课程总结为“八大体验、八个学习”。安全形势分析,重点体验了恐怖袭击流程和手段,学习了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未来几年形势走向以及中企涉外安全事件的多个案例;出行危险识别,重点体验了酒店住宿、乘车出行时对可疑事件和异常环境的感知,学习了出国前需备物品;领事保护常识,重点体验了应急撤离流程,学习了什么时间和情况可以求助使领馆;自然灾害应对,重点体验了高空索降,学习了绳结、灭火器使用;绑架逃生技巧,重点体验了绑架过程,学习了逃生技巧和时机的选择;安全防范技能,重点体验了枪袭、爆炸现场卧倒与运动姿势,学习了面对室外冲突事件,室内人员如何做好“三关一挡”;应急日常医疗,重点体验了心肺复苏全称施救,学习了止血与包扎、骨折处理及搬运;国际救援手语,重点体验了手语背靠背单向互传游戏,学习了应急联络方式及指挥组织自救和互救。

所有的项目,均考验着每位学员自身的心里素质,锻炼着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处置能力和团队合作力。

通过训练,学员们每位受训学员看到了自身的优劣势,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境外安全工作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这次训练,你收获了多少安全知识,感悟了多少安全思维,增强了哪些安全意识,培训结束后,在驱车回来的路上,大家议论纷纷。

在培训完的第二天,亚大地区部销售主管杨志便匆匆赶赴巴基斯坦,投入到一线经营工作中。

浏览次数:950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